随着8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大大小小的企业也看准商机抢势打响第一场仗。尤其在国内,在不同的媒体上都会看到以80后购买者为目标的广告语,像近年崛起的年轻服装网购品牌凡客就是借着80后代言人韩寒和王珞丹获得新生代青睐。
然而并不是所有80后营销策略都成功,国内著名体育品牌李宁公司为了赢得年轻人尤其是90后的欢迎,更换品牌标识、营销活动全面针对这群人,但结果却是分销商订单下滑,随即触发单日市值蒸发40亿。这不是个别的例子,事实上当商家去真正面向年轻消费群时,不少都摔了个跟头。这不禁引起人们联想:难道80后营销时机过早,这步棋下错了吗?
作为营销者,对市场具有前瞻性很重要,眼看着80后甚至90后已逐渐具备消费力,抢占这个新市场已是势在必行。显然李宁看到了新生代在消费上的日渐成熟,也看到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极力想在对手前赢得新生代的心,但却因用力过猛过快而造成当前局面。笔者认为企业应吸取这个事件的经验,消除急进的心态,在80后营销前得先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全面转型是否舍本求末。个性独特的80后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让商家看到的除了是挑战,更多的是商机。李宁不想落后于国内外对手,于是将营销策略全部转变成围绕「90后李宁」的新概念。问题是,旧有群体怎么办?李宁从创办依始便传递着一种象征6070后的「坚韧、乐观、拚搏向上」的精神,现在这个新策略的推出却意味着它主打针对90后的产品,而降低了对原有消费群体的重视。这带来的结果就是,90后先入为主地认为李宁并非90后品牌未必认可新产品,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忠实的老顾客在面对其品牌转变时感到模糊,对于李宁是否还销售符合需求的产品持有怀疑态度。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很多传统企业身上,像李宁一样,不少企业都想在这新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完全成熟前能赢得其关注并成功俘虏。为了贴近80后,抛弃传统模式、改变全公司营销策略。最终发展下来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既不能获得新群体支持,又损失了原有群体,赔了夫人又折兵。
是否有足够准备营销新生代。广告词里说着「90后李宁」,广告画面却全都不是代表90后的人物,除了是营销上的疏忽,也反映了李宁在转变策略时并未完全准备好。这也是国内企业在新生代营销时最常见的问题,尽管策略已转变,推广和产品支持却跟不上,还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无法真正吸引个性鲜明的8090后。另一方面,看着同行对手逐渐把目标指向80后,很多企业还未深入了解新生代的特性,便作出了策略的调整。最典型的例子是滥用网络用语,像是「给力」、「浮云」这些国内新生代创造的潮语,只要最近哪个词流行,这个词就会频繁出现在不同的广告中,无论从房产业到零售业,是促销或是信息分享,毫无章法。对于有着独特个性思想和创新思维的80后来说,这种潮语营销容易令他们认为此企业广告只会跟风没有创意;而企业却在不了解80后喜好的前提下不断变换营销方向,恶性循环。
80后营销切勿操之过急
80后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以及他们所掌控的财富,都将刺激全新的消费需求并产生巨大的购买能力。在面对这群独特的消费者时,如果企业并不能好好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便要认真想一下,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要先做点什么。
贴身捕捉80后潮流趋势。年轻人大多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他们在消费中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往往还要求反映他们的个性。这些显浅的信息,很多企业都知道,但80后真正的需求却不是单从这几句话就得知。为了真正发掘年轻人的潮流,在一些大企业中,特别在欧美等地,早已悄然雇佣「Coolhunter(猎潮者)」去深入到80后中观察这些年轻人的最新潮流。像知名服装品牌Zara,在全球都有猎潮者游荡在Hiphop俱乐部、派对或者其他年轻人活动中,捕捉街头年轻人的穿著风格。通过这种方式,Zara的设计师可以预知新的创作元素并投入到服装设计中。这些猎潮者不仅能为企业随时获取年轻人动态,还能在年轻人中创造潮流,为企业针对80后推出的产品作铺垫。除了发掘潮流,还应该结合市场调查来分析年轻群体对自身产品类型的偏好,了解他们的购买方式。比如6070后喜欢到大商场买衣服,但80后却会选择去一些装修特别的小铺,这些都是企业需要知道的差异性。
从新品牌掳获80后。由于80后的消费思维和模式都与上一辈人有极大差异,要抢占年轻人市场注定要在策略上有大变动。但如李宁事件所反映的,在原有品牌上策略的大转变其实是很危险的,首先得保证不会伤害原有消费者的心,其次还要80后能扭转对该品牌的旧有认识并认可新策略。因此不少跨国企业都反而选择创立一个全新的旗下品牌来迎合新市场、保住原有市场。比如麦当劳为了获取更多年轻白领族,特意开设了McCafe,不但与原品牌的策略不冲突,还凭借优惠的价格和麦当劳良好的品牌基础把很多星巴克的年轻消费者抢了过去。企业应明白到原有的品牌积累远远满足不了80后的追求和感觉,而面向对于80后的新品牌,必须真正建立在符合80后胃口的基础上。个性、风格、时尚,才是真正吸引他们的理由,所以,要赢得80后的品牌营销,必须找准这个时代的共性。
虽然80后营销已是箭在弦上,但对于本地企业来说,仍需要充分了解并预测这个新群体的特性趋势,使品牌定位与80后的追求相结合。企业在行动前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下手准比下手快更有可能获得胜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企业供稿、其他(非本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吊顶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吊顶网”。
3、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0573-82828699)或发送邮件至2996548702@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吊顶网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吊顶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