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年家装的重心向软装配饰转移,并且,“轻装修重装饰”的说法也念叨了好几年,但笔者在市场中了解的实际情况是:近两年,软装饰品的销量并不乐观,而众多曾经想依靠卖软装配饰产品和提供家居装饰设计为生的公司和设计师也纷纷转换了跑道。
既然备受关注,又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软装配饰为何仍然遭遇“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消费意识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家居配饰设计水平差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等,令这个看似充满希望和增长点的市场举步维艰。
逛的多买的少软装市场并没热起来
“装修不用太复杂,后期靠软装饰品搭配出风格即可”是现在很多设计师的口头禅,在他们的推荐与带动下,聚集着各种家居饰品的品牌店与卖场中的确多了不少客人,可实际上这些店内的生意并没有因此风调雨顺。
近来,笔者在走访城外诚家居广场饰品馆、蓝色港湾美瑞家居馆以及女人街上的家居店时发现,虽然每逢节假日这些地方的人流都不少,但真正会在这里消费的人却不多。女人街上某个家居店内的导购告诉笔者,逛的人多买的人少是主营软装饰品类店面如今面临的现状。城外诚家居广场饰品馆内多个商户也称,如果是设计师上门采购的量会大些,但零散消费者通常只会买些价格较低的摆件和储纳盒,消费力度有限。
消费需求有限产品特色不明
虽然被家装行业倡导多年,但消费者在软装配饰上给出的预算还是少得可怜。拥有多年设计经验的独立设计师姜坤告诉笔者,国内消费者在家居饰品上的需求有限与此类产品特色不够鲜明是软装配饰“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因。而这些问题无疑反映出中国消费者的软装消费意识尚未建立完成,软装市场也仍处于“青春期”。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并非所有家居配饰市场都热不起来,拥有精准定位和鲜明特色的家居饰品就叫好又叫座。百强国际家居商城店长韩宝国称,虽然开业不久,价格也不便宜,但其一层的饰品区由于定位明确,产品独特性把控比较到位,因此销售状况比预想的要好。HarborHouse家居北京区总经理郑思澄也直言,相较过于普通的玻璃器皿而言,今年他们店中特色采购回来的兼具功能性、文化气息和艺术性的木质装饰品更受消费者喜爱。
定价无据可依同类产品价差大消费者心存疑虑
而笔者在京城各大软装配饰店进行走访时,还获知一个该行业热不起来的原因:定价混乱。消费者景小姐与笔者在同一家饰品店内闲逛,她看上一套仿皮制可作为室内摆设的大尺寸储纳盒,然而当其询问价格后便放弃购买。攀谈中景小姐告诉笔者,这种储纳盒并不新鲜,自己在很多家居店中都见过,但这里开价就要近千元实在没有道理,所以她不会在此购买。
对此,独立设计师姜坤直言,就其多年的了解发现,软装配饰市场的定价相对混乱,即使完全一样的产品在不同档次店面内的价格也可能存在天壤之别,这常是导致消费者弃心头好而不顾的主要原因。HarborHouse家居郑思澄也表示,部分以卖家具为主卖饰品为辅的品牌店,为了保证其整体价格定位,的确会提高软装配饰的加价率,这就造成相同产品在不同档次店面中价差大的问题。同时,郑思澄也提醒消费者,一些普通的工业类软装饰品在无名小店中买通常会比在品牌家居店中买便宜20%左右。
●手记●
国内家居饰品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升
据笔者了解得知,目前国内市场中家居饰品的来源以三类为主:一是国内工厂生产(多具有多年出口经验,现在涉足内销渠道);二是从东南亚、欧洲等国采购而来;三是代理国外知名家饰品牌。其中,消费者最常见的是国内工厂生产的家饰,而问题最多的也正是这类产品。当众多国内饰品工厂从加工型出口企业转战内销市场时,遇到了与家具出口转内销工厂相似的问题:国人的消费口味是什么?毋庸置疑,若想获得以上问题的答案,并成为被国内消费者喜爱的家饰品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无疑迫在眉睫。在这点上,以生产软装配饰为主的工厂不妨向家具工厂多讨教。
●消费者说●
软装配饰预算有限
消费额度主要看装修花销多少
面对为何不给软装配饰多一些预算的问题,消费者郭先生表示,自己对家居饰品的品类和价格都不太了解,也没时间特地为此转市场,所以无法像为装修做预算一样也给软装配饰制定合理的花销预算。郭先生还告诉笔者,他给家中正待装修的90平方米新房整体制定了10万元的预算,至于在配饰上花多少钱主要看装修完成后预算还剩多少。
让人爱不释手的特色软装产品不多见
走访中,20多岁的消费者余小姐向笔者抱怨,她表示,自己不在乎为软装配饰多花点钱,但每次逛店时都觉得能让人爱不释手、自愿买单的特色产品实在不多见。其实,余小姐的意见很有代表性,对于多数平民消费群体而言,即便有在软装饰品上花钱的打算,也不愿把钱花在毫无特色的产品身上。
●观点●
国内软装配饰生产处于“代工”状态
成熟度有余创造性不足
——亨利·戴家居董事长戴云法
与家具领域相同,中国在软装配饰方面也是个“生产好手”。据了解,许多国际家居饰品品牌都将中国当作其长期“代工基地”,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产品都由中国工厂负责加工生产。而丰富的代工经验无疑使很多工厂转内销后,在生产成熟度上具备一定优势。拥有丰富艺术品生产与出口背景的亨利·戴家居董事长戴云法表示,对国内部分生产型家居饰品企业而言,代工背景有利有弊,“利”在于可令他们在生产技术与成本控制上更得心应手,“弊”在于长期的流水线型工业化产品生产状态使得这些厂家创造性不足,比较懒惰。
从功能消费转为精神消费
软装配饰市场想迎来“艳阳天”
还需等待
——饰界风家居饰品港运营总监申正
家居饰品消费市场的成熟期何时才能到来?对于这个问题,准备在明年4月开业的十里河饰界风家居饰品港运营总监申正理性地认为:还需等待一段时间。他表示,就目前消费者的心态来看,多数人仍处在“功能消费”阶段,大家更倾向于把钱花在装修买建材和买家具上。至于最多起到点缀和完善居住空间作用的软装配饰还未到得宠之时。申正还称,若想让消费者从“功能消费”转为“精神消费”并不容易,除了卖家必须提高产品自身魅力外,设计师的持续引导与家居饰品类店面和卖场的体贴、细致与规范服务也很重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企业供稿、其他(非本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吊顶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吊顶网”。
3、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0573-82828699)或发送邮件至2996548702@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吊顶网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吊顶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