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因此,作为生活中的基本元素家居,它的人性化、科技化、未来化水平的智能家居系统,一直是人们始终关注的热点。
市场需求定位出现偏差
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因此,作为生活中的基本元素家居,它的人性化、科技化、未来化水平的智能家居系统,一直是人们始终关注的热点。但是,智能家居自从推出以来,始终未能走入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这种便捷、体贴的产品,为何被人们拒之门外呢?
为此,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专家祝敬国分析认为,消费者对智能家居反应不佳的原因在于已经建成启用的那些智能家居实用性不强。除了可视对讲等有限的几个系统能够有较好的口碑外,用户在大多数智能家居中体验不到智能化高科技有什么特别的作用。有些智能系统反而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结果不少用户就把那些所谓的智能化停用了。
也正是由于消费者缺乏购买欲,缺乏应用的积极性,所以,市场对智能家居的反应相当冷淡。智能家居正处于“该向何处去”的岔路口。
祝敬国对记者表示:“智能家居的推广和生产出现了市场定位的偏差。坦率地说,以往智能家居的宣传和开发、建设,很大程度上针对的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需求,目的是为了提高商品房的档次,而忽略了真正的智能家居的使用者——社会公众的具体需求。”
多种因素制约智能家居发展
通过记者了解,在国内,家庭自动化一直是各厂家争夺智能家居市场的主战场,我国主要的两大阵营是由海尔主导的e家佳和由联想推动的闪联,两者都获得了工信部的批准,前者侧重于家庭,后者关注于办公,但最终都聚焦于家庭网络化。
其实在家庭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乏市场的关注和使用者的期待。据物联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记者,目前家庭自动化亚太地区整体市场约为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发达国家,离业内专家估计的千亿美元市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尤其是国内市场发展更为缓慢,家庭自动化仅仅停留在体验厅和部分试点楼盘,与提供舒适丰富的生活环境、方便灵活的生活方式、高效可靠的工作模式这一目的大相径庭。在一些业内看好、用户期待、技术支持的项目上,未能大规模得到应用。
专业人士认为,制约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主要有3方面问题:
一,行业标准融合难。因历史成因和经济利益,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两大标准分属e家佳和闪联,分别代表家电厂商和IT厂商,两者已将行业进行人为分割,各自建设。适度竞争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但过多竞争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本位主义滋生,兼容成本和垄断成本高企,短期利益的驱使会将技术和市场引向歧途。因此,智能家居跨行业和部门的融通、产业链的融合已经迫在眉睫。
二,技术专业化程度高。与计算机产品和家电产品可以即插即用不同,目前家庭自动化产品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和使用培训,用户无法从使用中获得体验和乐趣,因此,降低了使用和购买的意愿。同时,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就意味着研发投入大,技术共享难,这些因素直接反映在产品价格和性能上,形成了价高和寡的局面。因此,加强技术实用性,提高产品普及性,首先要解决技术的复杂性,让更多从业者进入该行业,通过竞争降低成本,推动市场化进程。
三,产品智能化进展慢。智能家居涉及到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以一己之力毕其全功。目前,国内与家庭自动化行业相关的产品较多,但智能化水平偏低,其产品和服务仅仅作为人工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主要力量。
突破瓶颈须多方面努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让生活更智能是家庭自动化的终极目标,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从大处着眼,进行行业规范;从小处着手,解决紧迫问题,突破发展瓶颈。
对此,邬贺铨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科学主导行业发展,保持适度竞争,促进技术融合。家庭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事无巨细的规划和永无止境的改进。目前,国内的家庭自动化产业集合了房地产、家电、通信、安防等多领域的企业,这些要素的融合融通、利益的分配、业务的分工等都需要有权威的机构来主导和推动。
创造社会价值是行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是家庭自动化系统真正走进家庭的不二选择。众所周知,市场由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和环境等几个方面构成,满足大众需求才可以做大市场蛋糕。
而目前,消费者需要性能稳定、价格适宜、使用方便的智能家居产品,这就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即插即用的实用化、傻瓜化、模块化的产品,垄断技术、提高壁垒等竞争手段和方式只会使整个行业发展停滞,只有提高行业透明度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协作和规模效应来降低产品成本,才是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王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企业供稿、其他(非本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吊顶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吊顶网”。
3、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0573-82828699)或发送邮件至2996548702@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吊顶网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吊顶网所有。